日期:2025-08-08 07:53:43
2025年7月26日清晨,两架瑞典制造的JAS-39“鹰狮”战机从泰国乌隆基地悄然升空,机翼下挂载的GBU-12激光制导炸弹直指柬埔寨边境的炮兵阵地。
泰国视为“技术验证”的胜利
就在空袭后48小时,瑞典外交大臣玛丽亚·马尔默·斯泰内加德公开表态:拒绝承诺批准泰国新增采购“鹰狮”战机的计划,要求“重新评估地缘稳定性与武器用途”。 一架单价8000万美元的北欧战机,瞬间沦为东南亚军贸博弈的牺牲品。
“鹰狮”首战
柬埔寨炮兵向泰国境内发射火箭弹,摧毁哨所并造成人员伤亡后,泰国空军首次启动“鹰狮”参战预案。
26日出动的两架“鹰狮”C型战机展现出压倒性优势:其PS-05/A雷达在150公里外锁定目标,电子干扰系统令柬埔寨红旗-12防空导弹的雷达屏幕“雪花一片”,迫使防空部队未发一弹便丧失战斗力。
泰国军方将行动定义为“防御性自卫”
瑞典关注的并非法律条文,是战机执行了跨境进攻任务,这与萨博公司长期宣传的“中立防御平台”定位背道而驰。
让瑞典不安的是,泰国国防部在空袭当天同步宣布:计划增购8-10架新型JAS-39E/F战机,首批4架预算195亿泰铢(约5.96亿美元)。
北欧中立原则的刚性约束
瑞典对泰国的“边打边买”模式反应激烈,根源在于其严苛的《军事装备法》。 法规要求战略产品检查局(ISP)对所有军售评估三点:买方地缘稳定性、人权记录及武器最终用途。
2024年6月刚通过的军控修正案进一步收紧条款,明确禁止向“卷入进攻性冲突国家”出售武器。
泰国使用“鹰狮”实施跨境打击
瑞典政府担忧,若批准新订单,等同于默许战机参与地区冲突,将彻底破坏其“积极中立”的国际形象。即便萨博公司内部积极游说,泰国是其亚洲首个客户,也是全球十大用户,瑞典外交部仍坚持将审批延后,等待冲突“彻底降温”。
泰国空军的“断供”危机
自2008年引进首批11架“鹰狮”C/D型以来,泰国已构建完整的北欧装备体系:萨博340预警机、数字化数据链、本土化维修中心一应俱全。 新型JAS-39E/F本是替换老旧F-5战机的核心选项,其与现役机队70%的零部件通用率可大幅降低维护成本。
一位匿名泰国空军军官坦言:“如果瑞典彻底断供,软件升级、零备件库存甚至导弹兼容性都会出问题。 ”泰国为摆脱对美国F-16的依赖,2025年6月刚撕毁与洛马的合同,转而押注瑞典技术。 如今这一战略平衡术遭遇重创。
商业逻辑撞上政治现实
冲突发生后,菲律宾、哥伦比亚、捷克等潜在买家纷纷暂缓谈判,担忧采购后遭遇类似政策风险。 在东南亚市场,瑞典原本凭借“低价转让技术”的策略压制美中竞争对手,例如向泰国开放战机源代码,允许整合国产武器,美国连F-35的核心技术都拒绝分享。
“实战广告”的反噬效应让萨博措手不及
泰国本欲通过战场表现证明“鹰狮”价值,却暴露了瑞典法规的不可控性。 韩国趁机向泰国推销KF-21战机,中国也重启歼-10CE谈判,尽管泰国需为转换供应商支付重建后勤链的巨额成本。
区域军备竞赛的意外加速
柬埔寨在此次冲突中的弱势,折射出东南亚空中力量的断层。 柬军主力战机仍是老旧的米格-21,面对“鹰狮”毫无还手之力;其唯一反制武器,中国提供的KS-1C防空导弹(红旗-12外贸版)因惧怕反辐射导弹打击,始终未敢部署前线。
泰国面临的制裁警示了所有东南亚国家
先进装备可能因政治约束沦为“昂贵的摆设”。 印尼、菲律宾等国已重新评估采购计划,将“供应商政策稳定性”纳入核心指标。 欧盟防务协调小组更将此案例列为“终端用户风险”的典型,推动芬兰、瑞士等国同步收紧出口审查。
全球军贸规则的静默革命
俄乌冲突后,西方军火出口的敏感性飙升:2024年全球近40%的大单因“最终用途不明”被延迟或取消。
泰国“鹰狮”采购案成为军贸史上罕见的三方困局,买方要实战验证、卖方需合规避险、军火商想扩大市场,任何变量波动都引发产业链震荡。
亚金配资-普通人炒股票如何加杠杆-股票怎么买杠杆-股票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